联系我们

电话: 0898-65316681
传真: 0898-65307136
邮箱: gl_0898@126.com
地址: 海南省海口市海府路38号银都大厦
【管理九章】 胡卫东:关于中国企业管理的迷失
发布时间:2024-03-25     阅读次数:164

导语:本文通过对福特的效率观,海尔集团的管理实践,丰田的管理奥秘的分析,遵循问题导向原则,对中国式管理实践进行了系统梳理,以期引起对中国企业管理方法的关注。

 

中国企业曾经创造出了不少的管理方法,如满负荷工作法、承包制、产销工资函数、竞争上岗、末位淘汰、目标成本管理法、成本否决法、岗位工资制等。这些方法在企业管理的某一方面或环节的确发挥过作用,由于缺少一个科学的企业管理体系,企业每一位领导者上台,都按自己的思路设计一套管理体制、管理办法、变革章法。莫衷一是,导致不少企业至今在管理方面还处于摸索、徘徊的状态。

 
最令企业管理者普遍感到心灰意冷的是,很多企业管理方法刚开始还有效,但时间一长就不起作用了。以至于管理者对一些新的管理办法丧失了尝试的兴趣和信心。企业现有的管理方法,无论是从外国搬进来的,还是自己摸索积累的,有效期越来越短,从3~5年之痒到一年之痒。在中国当下变化如此迅速的社会环境下,我们企业的管理者对失效如此快的管理经验,变得越来越没有耐心了。他们急需一套有效的、稳定的管理体系来指导他们的实践,于是,管理培训的目的就是要在几日之内务必提高收益,一些培训机构大行其道,从几万到几十万的培训课程不断出现。须知这些成功的经验换了时间和空间就会失效。
 
 

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悖论性管理难题:外部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而员工工作不紧张,导致员工高敬业和高离职倾向并存。我们在为企业进行咨询时发现,敬业的员工敬业度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不降反升,对于老板是一个好消息,但是与此同时,员工也表示如果市场上有更好的机会,他们会追随机会而去。这种有趣的状态源于企业员工对未来市场机会非常乐观的预计。因此,企业员工面对可以随时挑选新的工作可能性,在企业遇到竞争压力和困难时,他们的心态往往和企业投资人所承受的压力不同。管理者与企业员工利益的关联系越来越低,员工离职的随意性基本上成为一种常态。海南有一家食品企业,上午在早会上员工还在高喊以敬业为内容的口号,晚上吃夜宵时,就因为一个员工聊起食堂晚餐饭菜不好,认为老板不尊重员工,第二天早上120多个员工全部离职。而在离职时,这些员工并没有新的工作和可靠的经济来源。

企业组织形态是制约我国企业效率提升的关键和短板。企业组织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组织模式单一化。经过近30年的发展,仍有68.3%的企业不考虑自身的规模、产品、工艺、市场等情况,采用传统直线职能制组织形式;二是企业领导的管理幅度普遍过宽。尽管许多企业领导每天工作时间在12个小时以上,由于企业主要领导人应酬太多,学习时间太少,会议太多,解决企业大政方针问题的时间太少,导致与直接下属的联系沟通越来越少;三是组织系统互相交叉,信导致息不畅,容易发生矛盾,使企业领导决策依据不准确、不及时,工作责权不清;四是企业组织的适应性差,工作效率低下。

我国企业组织结构基本上是两类状态,国企的组织形态基本上模仿政府部门,各类职能部门齐全,职能划分过细,常常出现九龙治水,无人负责的现象,管理部门层次、职能部门多,拥有一些无用的“部门”。而民企在成立之初,由于资金、人员等因素的限制,常常一人身兼数职、掌管多项事物,并且在企业扩大规模的过程中机构设置未能做到同步调整,使得各职能部门之间职责划分不清,权力分配不明确,擅自做主和相互推卸责任现象并存。一些民企在初具规模后,在部门机构设计安排上,又简单照搬国企组织结构形态,出现严重的官僚化和人员冗余。
我国企业管理的难题还表现为缺乏相应的有效监督。主要表现为,一些企业缺乏基本的监督管理制度,有些则不够完善,不能做到有制可依;企业监督意识淡薄,有些人员缺乏相应的积极性、主动性,导致制度只能停留在表面,不能得到有效执行;企业监督方式单一,缺乏多样化的内部控制。尤其是企业规模扩大后,治理机制不完善,控制方式缺乏,国企的“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难题还没有找到有效对策,而民企规模的迅速增长,又只有模仿国企模式。于是,企业内部人控制现象不断出现,利益输出和权利寻租行为和不作为与难作为同时主导着企业。
 
 
我国企业由于一直采取粗放式发展方式,导致成本敏感度极高。一旦成本压力加大,企业效益就会明显下降。最近几年,我国企业主导产品的单位成本上升了18.4%,尤其是亏损企业上升了22.1%。成本费用利润率由2009年的11.69%下降到2014年的6.08%;特别是亏损企业,在销售收入下降的情况下,管理费用及利息支出都呈现出成倍增长的趋势;由于一些企业生产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投资浪费成为普遍现象。2013年,我国25%的企业处于开工不足或停产半停产状态,19%的企业产品有积压的情况,还出现了一些僵尸型企业。产品积压的主要原因是部分产品不适销对路,技术含量低,质量差,无市场竞争力;我国企业由于质量问题所造成的损失惊人。2009年与2014年比,平均每户企业的质量损失额从256.28万元增加到332.64万元;同时,企业资金运用效率低,应收帐款大幅增长。2009年,我国500户企业平均应收帐款达到12254.6万元,其中亏损企业平均达到8035.69万元,我国企业管理上“散”、“乱”状况有加大趋势。不少企业反映,企业办事、请客、出差、开会等项开支无标准,财务管理混乱。此外,许多企业的内部经济责任虽然制订得很细,也很严格,但考核走过场。

上述管理困惑有些是世纪之难。如对中国化管理模式的探索,管理者往往在企业经营困难时,会轻视和放弃自己的有效的管理模式而盲目模仿和引进其他的管理模式;而一旦企业取得了一些经营业绩时,则强化为“中国式”。由此周而复始,很难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管理模式。有些管理困惑是阶段性之难,如鉴于我国企业所处特定的发展阶段,企业整体上还习惯于采取资源性投机和政策性红利驱动发展方式,公关政府成为企业效率提升的有效方法,对有效管理方式的探索和积累的重视程度还很低。“世纪之难”和“阶段性之难”叠加,形成了我国企业管理的迷失。

 

 

作者胡卫东

海南南海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

海南省管理现代化研究会会长

本文摘选自《管理九章》第一章

联系我们:
0898-65316681
传真:0898-65307136
邮箱:gl_0898@126.com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海府路38号银都大厦
移动端版
Baidu
map